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概况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产生着根本性、全局性、革命性的影响。西安翻译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 2019 年经陕教【2019】 82 号文件批准设立,并于当年 9 月开始招生。本专业与北京华育兴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深度整合各自优势资源,以产业需求推动教学改革,实现专业技术与真实项目的双向思维贯通,打通高融合度的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培养,完成高校到企业的人才培养桥梁。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西安,面向西部,服务陕西,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规范、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掌握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与应用等技术的核心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大数据分析、处理、挖掘、可视化、管理维护等工程技术实践能力,能够承担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部门的与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相关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设计、研发、测试、运维、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与北京华育兴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和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以产业需求推动教学改革,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世界名企甲骨文相关技术和商业案例,结合华育兴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和就业体系,实现专业技术与真实项目的双向思维贯通,突出应用型技能培养和外向型就业导向,打通大数据应用型人才融合培养通道,完成高校到企业的人才培养桥梁,满足新基建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对大数据人才的迫切需求。
师资队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共有教师 24 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 11 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8%。按照应用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本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将继续引进具有相关专业实践背景的教师,不断提升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师的整体“双师双能”素质。
核心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Hadoop分布式架构技术、Python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分布式计算技术、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仓库技术与应用、大数据可视化等。
学生培养
1.校企合作
基于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与北京华育兴业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蓝鸥向阳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基于真实项目的校内外实训,突出应用型技能培养和外向型就业导向,打通大数据应用型人才融合培养通道,满足新基建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对大数据人才的迫切需求
2.学科竞赛
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 “互联网+”大赛、三创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全国性学科竞赛等。
2021年11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康玉浩、郭银、景昱昕同学参加2021陕西省电信和互联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大数据分析师竞赛,获得本科学生组一等奖。2021年12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徐喆、张旭波、陈晨同学参加202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省级二等奖。2022年6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徐喆同学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分别荣获省级二等奖,并顺利入围国赛。2023年6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康玉浩、邓煜硕、魏骏和蔡泽明带领四组同学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分别荣获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3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陈晨同学参加第13界蓝桥杯软件大赛荣获国家二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赛事国奖获奖的新突破。
近三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荣获省级以上奖励10多项。
3.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研社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研社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分成小组,有数据分析小组、大数据系统开发小组、考研小组、软考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一起学习、交流。一是以赛促学,通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为以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成果
近三年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师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核心25篇;出版专著、教材8部;承担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2项、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承担校级教科研项目18项;专利17项。论文获奖10项,指导各类比赛获奖50多项。
毕业前景
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热潮的兴起,以及各地与大数据和数字经济相关的园区加速落地,大数据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发布了《2021-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预测,未来三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将保持12%以上的增速,到2023年整体规模将达到11522.5亿元。从行业角度分析,互联网、政府、金融和电信等几大行业处于引领位置。
因此,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广阔,人才缺口大,薪资福利高于传统行业岗位。毕业生能在政府、金融、互联网、销售、制造、电子商务、医疗卫生等行业,从事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开发、大数据平台运维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可以报考大数据相关专业,或者应用统计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跨专业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