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党团学生
三下乡·旬阳篇(二)|庭院方寸地,振兴大文章!西译学子赴旬阳市晏平村实践纪实
时间:2025年07月03日 12:00 来源: 作者: 最后编辑:信息工程学院

2025年,西安翻译学院“乡兴先锋”实践团深入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城关镇晏坪村,围绕“小庭院·大文章:安康乡村庭院经济与农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主题,深入了解该村发展庭院经济的创新做法与显著成效。

步入晏坪村,整洁的村道两侧,村民房前屋后精心打理的小菜园、花圃随处可见。嫩绿的蔬菜长势喜人,各色花卉点缀其间,构成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晏坪村书记介绍到,村委会为各家村民提供了许多不同的花种,开出花后村民之前也会进行相互交换既改善村里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邻里之间关系。同时,晏坪村书记也带领着村中许多党员和团员沿路翻土栽种鲜花用实际行动书写五美庭院。

村中精心打造的博物角,陈列着老式农具和记录村庄历史的老照片,成为展示乡村文化、吸引游客驻足的小型“窗口”。墙面以图文形式展示着村庄经历庭院经济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巨大变化。这些都是庭院经济与文化、旅游结合的具体体现。

晏坪村党支部书记薛建波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该村发展庭院经济的系统性举措。村里以盘活农户房前屋后的闲置空间为核心,致力于借助“村集体 + 企业 + 农户”的模式,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让留守在村中的农民也老有所依。

村委会与大型养鸡场签订合作协议,由村里免费向村民发放优质鸡苗,并提供技术指导。养成后,养鸡场按约定只回收10枚鸡蛋,剩下归农民自己所有,解决了村民小规模养殖的销路问题。并且精心挑选易成活、观赏性强的花卉种子,免费发放到每家每户。鼓励村民在庭院内外种植,并提倡邻里之间交换花种。这一举措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更在交换花种的过程中促进了邻里交流,增进了情谊。

针对村中留守老人家庭劳动力不足、庭院维护困难的情况,村委会积极协调资源,组织或介绍专业工人提供技术,为有需要的村民家庭提供围栏修缮、小菜园整理改造等帮助。发动村民种各种各样的菜,菜的产量过多老人吃不完就会联系子女回来取。晏坪村党支部书记介绍到以前一些农户的子女一月才回来一次,现在几乎每个礼拜都回来,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维护了亲情纽带。这小小庭院,维系着远方游子对家的牵挂。

实践团成员在走访中发现,这些举措正有效整合并产生联动效应。村民庭院产出的优质土鸡蛋,通过统一渠道回收,缓解农民小规模收入压力;邻里间交换花种、交流种植经验,美化了环境也促进了互助;村民小菜园的新鲜蔬菜,直接供应给村里的农家乐或供游客体验采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村民庭院里自产的辣椒酱、时令蔬菜、干菜、甚至精心培育的花苗,都找到了新的买家,显著拓宽了增收途径,为庭院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庭院这块“方寸地”,正成为连接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农业、旅游与数字营销的活力单元。

“我们就是要结合我们村的特点去发展庭院经济,让庭院经济不再只是一个虚无的概念。”书记总结道,“通过发展庭院经济,盘活了闲置资源,美化了环境,增加了收入,也凝聚了人心。晏坪村将继续深化探索‘环境美,整齐美,生态美,生活美,和谐美’的发展路径。

西安翻译学院“乡兴先锋”实践团通过此次深入调研,详细记录了晏坪村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乡村振兴有力抓手的实践经验。在旬阳的山乡之间,晏坪村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精心耕耘好每家每户的“小庭院”,就能书写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大文章”。


西安翻译学院信息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