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西安翻译学院“乡兴先锋”深入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蒋家关村,开展主题为“小庭院·大文章:安康乡村庭院经济与农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聚焦该村以魔芋、白芨、黄金茶等特色种植为核心、结合农家乐发展的庭院经济模式,实地调研农旅融合如何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在蒋家关村,房前屋后、坡地林间的方寸之地,正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驻村第一书记介绍到,村里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充分利用闲置空间,重点发展魔芋、白芨(中药材)、黄金茶等特色作物种植。这些作物因其耐荫性强、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成为庭院经济的主力军


实践团成员在走访中看到,魔芋植株在村民屋后或林下空地生长旺盛。村民说“魔芋管理相对简单,产量稳定,合作社统一收购,去年仅靠院子边角种的魔芋,挣了不少钱”这种模式不占用大块耕地,是实实在在的“家门口经济”。在村集体统一规划的缓坡梯田上,新开辟的黄金茶茶园长势喜人。生态种植确保了茶叶品质,市场反馈良好,已成为村集体重点打造的产业品牌之一。







庭院种植的蓬勃发展,为蒋家关村探索农旅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村内多处农家小院正在进行升级改造,目标是发展特色农家乐。“我们这里环境好,靠山临水,空气清新,吸引了不少城里游客,”农家乐店主说,“以前主要靠种地,现在学着经营农家乐,自家地里种的蔬菜、自制的黄金茶、用魔芋加工的魔芋豆腐,都成了吸引客人的特色招牌。”这些农家乐改造项目,在保留传统陕南民居风貌的同时,统一规划提升了设施水平和接待能力。发展农家乐,不仅盘活了闲置农房,更将庭院经济的产出直接转化为旅游消费,延长了产业链条。



实践团成员观察到,从地里收获的新鲜魔芋,经过清洗、研磨、成型、烘干等标准化工序,变身为魔芋精粉、魔芋豆腐干、魔芋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商品。通过深加工,原本普通的农产品身价倍增,有效对接了更广阔的市场。同时,村里也在探索白芨等中药材的初加工,不断夯实庭院经济的效益链。

实践队调研发现,蒋家关村通过整合庭院种植、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特色种植+加工增值+农旅体验”的发展闭环。这种模式有效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增收渠道。书记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特色种植,提升农家乐品质和服务水平,让农旅融合真正成为撬动蒋家关村振兴的“金杠杆”。
